close
「哈!這真是個好點子,我就非常需要這個東西!」
許多產品經理幣帚自珍最大的理由是:「自己對這個產品有需求」。根據先賢先烈的偉大創業歷史,YouTube陳士駿因為一開始只想將影片與朋友分享,所以創辦了YouTube而大獲成功;eBay的創辦人想要幫女友和其他人交換東西,所以開創了世界知名的拍賣網站…等。這些故事好像都告訴我們,若是負責催生產品的人也同時是產品的使用者,那成功確實是指日可待。
確實Mr. PM得承認,產品經理若是本身自己用的到的產品,確實會提高產品的成功機率。世界知名的IDEO公司,也是透過研究人員親身使用與親身體會來進行開發與研究。但若是一廂情願的認為「產品經理=使用者」,就是唯一的成功方程式,那未免也就過於樂觀了。
最主要的原因就是,產品經理本身是點子的開創者,他對於這個產品會有極高度的涉入和極高度的知識水平。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講就是「和自己的點子處在熱戀狀態,一頭熱」。大家都熱戀過,都知道會做什麼傻事。包含「幫優點放大,替缺點找解釋」、「用新且主動注意每個小細節」、「所有的阻礙都可以克服」…等,這些現象無一不會出現。 尤其還有一個更可怕的效應,就是當產品經理發現了這個點子的缺點以後,會開始扭曲自己的評判標準,讓自己將不能接受的缺點變成可以接受,所持的理由是「我就是使用者,我怎麼會不知道!」,一副聽不進去的樣子。這是否跟「我就是愛他啦,他只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而已」很像呢? 大部分的產品對消費者來說,都是低涉入的商品,而產品經理對自己產品則是高涉入,這點關鍵性的不同,就算是產品經理本身就是使用者,仍然會產生誤判的主因。 (關於涉入一詞,請參考Wikipedia的解釋) |
除了產品經理本身要有可能會「過於一頭熱」的自覺之外,Mr. PM在這邊也分享的第二個避免幣帚自珍的方法就是:和以下9種人,聊聊你的點子。
|
有時候和這9種人聊點子時,會有一點心理障礙,不是很想和他們聊,因為他們既不懂又不是Target user,不會有共鳴的。最慘的是,還有一些人愛澆冷水,「一頭熱」的產品經理哪想被澆冷水。甚至還會因為怕被澆冷水,而專找些本來想法就和產品經理比較接近的人聊。不過很遺憾的是,產品經理這種「尋求認同與掌聲」的行為,對點子是一點幫助都沒有的。
在詢問的時候,最好有畫面作為輔助,只有口頭說明,容易流於雙方想像出來的樣子不同。畫圖來溝通,確實在對避免幣帚自珍這件事上,有很大的幫助。
產品經理自己要記住,自己是處在「一頭熱」的狀態,所以在請益的時候,要「多聽少講」,多努力想想對方為什麼會這麼說,而不是常常打斷別人的發言,開始要急著解釋自己的理由。最棒的方法就是,幫助對方反駁自己的點子,然後一起和對方激盪出更棒的方法。這!才是產品經理最快樂的時候。
在詢問的時候,最好有畫面作為輔助,只有口頭說明,容易流於雙方想像出來的樣子不同。畫圖來溝通,確實在對避免幣帚自珍這件事上,有很大的幫助。
產品經理自己要記住,自己是處在「一頭熱」的狀態,所以在請益的時候,要「多聽少講」,多努力想想對方為什麼會這麼說,而不是常常打斷別人的發言,開始要急著解釋自己的理由。最棒的方法就是,幫助對方反駁自己的點子,然後一起和對方激盪出更棒的方法。這!才是產品經理最快樂的時候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