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筆者看到30雜誌,裡面有篇關於兩代創業CEO的專訪,是citiport的CEO陳衍翰和巨大捷安特的老闆劉金標的對談紀錄,裡面有段對話非常令人深思。

「我越走到後面,越覺得人對了,事情就對了,經營企業是人比錢還重要」by 陳衍翰。

「跟事業夥伴相處,第一是要欣賞對方長處,並且互相尊重,第二是兩人要有互信的基礎,第三則是用心溝通,達成共識」by 劉金標。

其實有太多的成功人物傳記,裡面都提到上述兩句話,不過這兩句話都只是結論,其背後代表的意義,卻不是那麼容易令人明白。譬如說:什麼叫做「人對了」?或是有一天,你覺得你們公司就是「人不對」,所以「事情才不對」,那是「你不對」還是「其他人不對」呢?

其實在公司的運作中,同事都來自於四面八方,各自有各自的背景與原罪,要碰到「人對了」的機率其實不高,不可能團隊成員中全部都是EQ超高、能力超好、見解獨特又虛心傾聽;反而比較多的是超多毛病的同事:拖拖拉拉、言語帶刺、情緒控制不良...等。而且最重要的是,其實你自己也不一定是那個「對的人」,你也會有文人相輕的毛病、你也會有心思不細密的缺點、你也會有言語不簡潔扼要的短處。

所以劉金標這段話就非常重要了,怎麼說呢?筆者對劉董事長的話語做了以下的補充解釋:

  • 你可能在會議中被言語帶刺的同事傷到,但是若是你懂得欣賞對方長處,多想想他帶來的貢獻,或許就可以多包容他一些,而不是往後看到他就眼中帶火,殺氣騰騰,進而無法以客觀的態度聽進它的建議。

  • 人們總是容易看見別人的短處,而很難發現自己的缺點,團隊合作的過程當中,絕對是常有摩擦,甚至朋友反目、消卻熱情都有可能發生。這種時候彼此互信的信念就非常重要了,要能相信對方是為了團隊好、要能相信對方真的是不得已才做出這種決定,一旦大家都可以把互信」的信念凌駕在摩擦之上,就比較能激發同理心,增進溝通的效果。

  • 有時候和你溝通的人,是言語帶刺的刺蝟,專業但機車,也可能是堅持己見的藝術家,厲害但好辯;而劉董事長說的第三要訣「用心溝通,達成共識」,筆者把這段話解釋成,面對這些機車又好辯的高手,雖然你覺得又煩又火,但是還是得耐下性子,告訴自己用冷靜且溫和的方式來和他們討論,以達成共識。而不要因你試圖和他們討論時,他們對你的意見冷嘲熱諷,或是負面批評,就放棄你對產品設計的堅持。


人對了最好,但是人不對,才是職場的常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mmustkn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